2018年省考时间步步逼近,这阶段考生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答题能力。常识判断怎么复习,有没有答题技巧?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并且,国考常识难度较一般省市要高,但是其难度的体现不在于考点超出考生知识范围,其难在于设置很多逻辑障碍,需要你分析题目、找出应对锁的钥匙。
1
求同存异法
【国考真题】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伪造货币罪不再处以死刑
B.对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应作出行政处罚
C.组织群众在医院闹事、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编造虚假险情在微信中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答案解析】B
B项说法错误:依据刑法修正案(九)第25条第4款“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可知,代替他人参加高考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应处于刑事处罚而非行政处罚。本题为选非题,故选B。
【解题技巧】ACD三个选项都有共同的特点——A项中的“罪”、“死刑”,C项中的“犯罪行为”,D项中的“犯罪行为”,都有“罪”、
“犯罪”或者和“刑法”相对应的“刑”字,都是说“罪”(犯罪)或“刑”(刑罚)。只有B项中的“行政处罚”明显与“刑法”无关,所以本题选择B项。
这是国考的一种出题思路。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直接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几个选项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或有共同的特征就可以将其排除掉,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剩余的选项中进行比较、判断,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2018年省公务员考试行测
毕节考研/公务员相关信息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2021-09-15
2020-10-27
2020-08-06
2020-07-24
2020-07-20
2020-07-15
2020-07-14